今天我來跟大家分享簡單好做的芋頭粿,只要有大同電鍋跟Vita - Mix果汁機就可以搞定,材料準備很簡單,各家芋頭粿作法大同小異,個人覺得九份阿蘭芋頭粿真的很好吃。
製作過程中,除了在來米跟糯米泡水和脫水時間比較長之外,其他都可以一氣呵成做完,選一個周末假日,攜家帶眷一塊兒做充滿濃濃復古味的芋頭粿。
做完之後才想到我家有一部韓國HUROM慢磨機,用慢磨機磨米漿應該更輕鬆省事,下回有時間再做一次跟大家分享。
準備的材料有 :
圓糯米一台斤(600公克)
在來米 400g
乾蝦米 三兩
紅蔥頭 二兩
芋頭 1.5台斤
鹽巴、胡椒粉、薄鹽醬油,以上適量。
準備一只大一點的棉布袋,雜貨店可以買到豆漿袋也行,使用豆漿袋,建議套兩層。
兩種米一起浸水六小時,浸水時間不夠,接下來的步驟「磨漿」一定磨不細,所以一定要泡到連米心都軟掉。
泡米的時候可以準備配料,首先將芋頭去皮刨絲,我是利用刨絲刀,做完之後感覺芋頭絲太細,吃起來沒明顯口感,下回做芋頭粿的時候,我會用刀切正方小塊。
開陽洗淨泡水,切成小顆粒。
這時候來炸紅蔥頭,炸紅蔥頭的火候跟時間控制是真功夫,蔥頭切薄片下鍋,轉成金黃焦糖色的時候是關鍵,稍微疏忽就會變苦,顧著鍋子比較實在。
我家的果汁機轉速很快,用來打米漿也可以,打好的米漿用棉布袋裝起來,上頭綁緊,下層大一點的鍋子墊底,架一個網架,將棉布袋置中,上面用兩個大小鑄鐵鍋壓著,米水會慢慢地流出,至少要好幾個小時,期間要把棉布袋翻面,這樣才可以逼出水份,過去在我們家,逢年過節做粿,一次都做很多,棉布袋的下方是板凳,上頭用扁擔,用麻繩固定綁緊兩頭,每隔一段時間就把兩頭鬆開,翻一翻棉布袋之後再綁緊,反覆幾次之後,水份逼出差不多,就可以倒出來。
倒出來的粉漿塊,用手掰開,加進刨絲芋頭,紅蔥頭,切過的開陽,加一點醬油、胡椒粉跟鹽巴,鹽巴一定要下足,足夠的鹽巴會讓芋頭更香。
刨絲芋頭真的比較細,之後我要用刀切塊,口感一定會更好。
用力地揉麵糰,一開始要用比較多力氣,等到差不多可以塑型的時候就比較輕鬆,過程中我有加一點豬油潤滑。
揉麵糰的時候,發現手感有一點細微顆粒,是米漿沒有打得很碎,應該要全部都打成泥水狀。
準備一個不銹鋼蒸籠,鋪一層棉布,將芋頭粿捏成半月型,大小看自己跟家人喜歡就可以,我一次可以吃五六個阿蘭芋頭粿,我自己做的吃三個就飽到不行。
大同電鍋外鍋一杯水,跳起來就拿出來放涼,溫溫的最好吃。
寶鮮盒裝起來送給朋友。
冰箱拿出來用平底鍋油煎之後配紅酒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