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上午09:00。
我在北大武山頂,標高3092公尺。
「北大武」,標高3092公尺,排灣族的聖山,海拔高度雖不及玉山主峰和雪山,難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沿途峭壁懸崖,多處必須依靠繩索跟鋼架輔助,才可順利向上,尤其最後一公里,M字形直上直下,驚險萬分。
北大武對我來講可用雲裡來,霧裡去形容,天候瞬息萬變,好比觀賞一部大自然紀錄片,從舊登山口出發,距離3.8K的喜多利斷崖觀看夕陽跟雲海,雲濤起伏,堆疊洶湧,千變萬化,捨不得閉眼一秒鐘,深怕錯過連貫性美景,翻騰澎湃的雲海進行著慷慨激昂的交響樂章,空氣冰涼靜止,心是溫熱的。
「北大武」是我第七座台灣百岳,今年最後一回上山,山上的日子,我很自在,從來沒想過可以在非常簡陋的避難山屋或冷得要命的帳篷裡頭睡上三天兩夜,隔壁睡著認識不到半天的山友,或其他團隊打過照面的陌生人,三天不能洗澡,一件衣服,同雙襪子穿三天,山屋多數沒有電,晚上七點半就寢,天黑兩點起床準備夜登,身體作息調適比時差更令人難受。
山上沒有網路,日子過得踏實,平靜讓我知道真正活在這地球上,呼吸著跟大家一樣的氧氣,爬山的過程,讓我安靜,屏息專注,跨出去的每一步是實在與安全,堅實不搖,沒有一絲雜念。
最後我感謝這三天陪我度過北大武的十五位好友,很多人說登山需要同伴,這點我也贊同,可我找不到同行的朋友,這回北大武,遇見今年八月"我的百岳初體驗”玉山前峰幾位同行山友,交談的內容更多,彼此間的距離也近些,晚上還可在沒有燈火的黑夜裡聊天說笑,我也要感謝高山裡的大樹小樹,盤根錯節的樹根是登山人最安全的保護,每每看見樹皮上一洞洞登山杖痕跡,我就想像一根粗針插進身體的痛,而你們就這般默默承受,包容著每天上山下山朝聖攻頂的登山人,無條件的守護,我用無盡的感謝回報您無言的付出及一切概括承受。
2018最後一登,時間過得飛快,八月轉念想要上山的決定開始,沒想到讓我越陷越深,親近高山的懷抱。
2018年八月 : 玉山前峰。
2018年九月 : 雪山主峰跟東峰。
2018年十月 : 草嶺古道。
2018年十一月 : 向陽山和三叉山,還有美麗的嘉明湖。
2018年十二月 : 北大武山。
預告2019年一月份,我有畢祿山跟羊頭山。
2018年十二月登北大武山,參加由屏東恆春東方足跡社團,東方哥領隊的隊伍,為期三天兩夜,從12/11 ~ 12/13。
預計於12/12,清晨二點起床,三點起登,上午九點左右攻頂。
提早一天抵達高雄,入住寒軒國際大飯店,隔天清早七點在中正技擊館集合,統一搭車往登山口。
第一天目標直達檜谷山莊,路程6.7K,從新登山口到舊登山口2.5K,舊登山口到檜谷山莊4.2K,中間看雲海的「喜多利斷崖」在3.8K,設定五小時內完成。
先跟大家分享十二月十二日,上午九點攻頂成功的照片,除了高興,還是高興。
這是新登山口,拍攝照片的日期是十二月十三日,下午兩點下山的時候,第一天因為過於緊張,忘記拍起登的地點。
永遠停不到的停車場,因為颱風地震的關係,新登山口到舊登山口這段路已毀壞,現在要登北大武山,必須多走一段2.5K的山路,這段山路算好走,中間會看見停車場指標,感覺很有趣。
從新登山口到舊登山口的2.5K,路況平坦好走。
跟著大家的腳步,一下就到舊登山口,入山檢查站。
這兒有大空地,幾乎所有登山隊伍都會在這休息,整理裝備之後,正式出發。
第一天的目標設定到檜谷山莊,東方哥所領導的隊伍,成員多半有經驗,穿插幾個新手,領隊協調功夫身負重任,必須照顧到每一個成員,跟著東方足跡的步伐比較輕鬆,沿途解說拍照,心情好時,還可以聽見東方哥哼兩句山歌。
非常帥氣的萬慶哥也是東方足跡的成員之一,次行北大武還邀請三位朋友參加。
上圖照片左上方有說明 :
從登山口到檜谷山莊4.2K,大約三小時。
檜谷山莊到大武祠四公里,大武祠到三角點一公里,走山路的時間可以用四十五分鐘到一小時計算。
第二天清晨二點起床,二點半吃早餐,三點開始夜登。
夜登對我來講相當刺激,今年九月登雪山是我第一次夜登,清晨兩點半出發,伸手不見五指,只有頭燈一只,若非登山,一輩子都不可能摸黑上山,後來發現夜登有個好處,山再陡,路再巔,什麼都不怕,因為什麼都看不到,跟著前者一直走就對了。
北大武山的避難山屋「檜谷山莊」,海拔2145公尺,山屋可以容納七十人,另外還有好幾個營地可以紮營。
三角點海拔3092公尺。
舊登山口另外一邊通往日湯真山,據說是一處優美山景的地方,只是名字有點難念。
舊登山口到檜谷山莊一路上的風景。
我很想要一張走在遠方的照片,可惜我都一個人報名參加,沒有同伴,這邊誠徵山友,可以一起爬山,體力還不錯,有經驗,最好喜歡拍照,技術還不錯且願意同行的朋友。
我喜歡山上的時間,讓我專注不分心,縱使心思一不小心飛出去,馬上就得拉回來。
山裡雲霧來匆匆,瞬間蓋滿瀰漫整座山頭,霧裡行走,好比走進一座大型冷凍庫,呼吸著冰涼的空氣,神清氣爽。
登山隊伍有時拉長一些,走在前頭的人多半兩種,一種是體力比較不好會脫隊的,另外一種是體力非常好走在前頭探路,
幾次登山下來的經驗,我喜歡走在隊伍前面三分之一,走在後頭的山友不是因為慢,而是一邊走一邊拍照的老手,像我這種登山菜鳥,乖乖跟緊點比較安全,
下回我也要跟幾個比較有經驗的山友走後頭,體驗另外一種登山心情,拍出更多美麗壯闊的山林風光。
走在山的陵線,一邊斷崖,另一邊陡峭山壁,還好有一圈緊密的樹牆擋住,讓身懷些微恐高症的我,心底少點擔心害怕。
十二月中旬的北大武山,氣溫明顯下降,部分路段地面被紅通通的楓樹落葉覆蓋,走在上頭,一股溫暖浪漫湧上心頭,連空氣都帶著水蜜桃香氣。
大自然的美無可比擬,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登山需要訓練體力,北大武屬簡單好走的A級步道,明年我要挑戰度高一點的路線,根據東方哥說法,目前政府單位根據登山級數發放登山許可證,
想要攀登難度更高的C級,必須擁有B級紀錄,紀錄可用個人攻頂照片憑證,才建議我們多拍些個人照片,有時團體照片難以辨識。
山中無歲月,時間過得飛快,數小時後抵達觀看雲海出名的「喜多利斷崖」。
喜多利斷崖在山的西面,下午時分風起雲湧,瞬息變化的雲海風光是登山客來此最大的目的,專程上來看夕陽雲海的遊客甚多,
天氣好,能見度非常高,台東太麻里東部海岸夜景,一覽無遺,這回我只看見雲海,沒看著夜景,只好再安排一回,碰碰運氣。
第一天下午在這邊停留大約1.5小時,第二天攻頂回程抵達檜谷山屋約下午兩點半,休息一會兒,興高采烈的我們再次來到喜多利斷崖看天光雲海大秀。
下午三點半到五點左右的雲海與夕陽。
東方足跡社團於新年元旦有一場喜多利觀夕陽活動,想要參加的朋友,可以上網搜尋「東方足跡」報名。
夕陽緩緩消失在雲海天際,說時遲那時快,一晃神,錯失天地由白轉灰的瞬間,山上的心靈透明澄淨,我願用山下一天換取一刻寧靜,無爭與天相處的生活,無為是我當下最好的心情寫照。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中元日曉碧落堂望南山」
登山俯平野,万壑皆白云,身在白云上,不知云绕身。
洞悉我此刻心中的感受。
日落瞬間,天地變幻,生息調節,捨不得閉眼睛一秒,如此美景已然超越心之嚮往,感謝天地。
日落餘暉將北大武山染得一片金黃光亮,若用金碧輝煌形容,也不足以描述當下震撼的美景。
更多訊息請點 : 檜谷山莊
當地排灣族原住民視北大武山為聖山,名列臺灣五嶽之一。本區擁有全臺面積最大的原始林,期間蘊藏著豐富生物資源。步道沿途行經檜谷山莊、大武祠至北大武山頂,共約9公里,沿途均行走在臺灣南部自然美景的最精華區域「大武山自然保護區」及「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內,行進間除享受微風輕拂及純淨芬多精,尚可配合沿線解說樁,探訪北大武山知性之美。 (文字取自官網)。
我的登山經驗不多,檜谷山莊是目前我最喜歡的避難山屋,同行山友各個身懷絕技,笑臉迎人,親切大方,十足南台灣熱情奔放性格,休息時間或等待放飯前,大夥兒聚集在山屋前面聊天啃瓜子,聽聽前輩分享登山趣事,快樂時光總是讓人印象深刻。
檜谷山莊有七十個床位,另外還有好幾個營地提供山友搭帳篷。
我第一次睡帳篷經驗非常好,行前對於睡帳篷這回事很介意,睡過後才發現比山屋床位更舒適,前提是天氣夠好不下雨。
我們在山上的伙食豐富精彩,基本絕對六菜一湯附水果,協作阿賢年紀輕輕,卻可在這麼有限的環境條件下,料理出色香味俱全的早餐跟晚餐。
雲上雲下的視界。
唐代詩人許棠「登山」
信步上鳥道,不知身忽高。近空無世界,當楚見波濤。
頂峭鬆多瘦,崖懸石盡牢。獼猴呼獨散,隔水向人號。
過了一山又一山,接連而來的峭壁石坡,我的意志力突破天際,無懼眼前一切。
鐵線蟲
這條鐵線蟲一定有五十公分身長。
從檜谷山莊出發前往三角點的啟程指標。
這刻起,領隊要我們全神貫注,調整呼吸,平衡氣息,向山頂出發。
第二天清晨兩點起床,三點出發,以前的我,對於摸黑山林心生畏懼,壓根兒沒想過會出現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山中,而且興高采烈。
從檜谷山莊到大武祠四公里,目標三個半鐘頭抵達,在這休息片刻,向最後一公里出發。
這張照片是陡坡,只是拍不出那種看到就不想走的感覺。
唐朝李白詩人「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最後一公里山路是個M字型,陡上陡下,很多地方必須依靠繩索跟鐵梯架子才可上去,我已經做好攻頂的心理準備,登山過程中,保有一份輕鬆愉快的心情,對於腳程有絕對幫助。
上午九點,我在隊伍的第四位,攻頂成功~~~~~
北大武山標高3092公尺。
排灣族聖山。
我要蒐集三角點。
旗正飄飄
山慧姐跟致誠是我第一次登山的山友,非常有緣年底最後一登再相見,特此留影紀念。
上山時候天色昏暗,無法捕抓巨木神采,第三天下山,才有機會拍下巨木風采。
第二天晚餐居然出現滷豬排~~~~
第三天早餐是海產粥跟芝麻包子。
吃完早餐我們往登山口下降,全程6.7K,預計五到六小時完成。
大家的腳程非常靠譜,一溜煙就到舊登山口,東方哥讓大家在此停留一小時,泡麵是消耗體力之後,最完美的慰藉。
讓我們生火吧~~~~
泡麵是登山必備的食物,當你對自己絕望的時候,吃一碗泡麵轉換心情,重新出發。
在此謝謝山慧姐送我來一客泡麵,讓我體會高山吃泡麵滿足的心情,小時候游泳完,絕對要吃統一紅燒牛肉麵一樣的回憶。
捕抓山友吃泡麵幸福的模樣是我喜歡做的事情。
山林裡的小遊戲,笑聲在山谷中迴盪。
十二月十三日的壽星~~~~祝福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曉瑩從山下揹上來的粽子,聽說在高雄非常有名,好大一顆~~~~~
對於生日吃粽子,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畢竟剛吃完泡麵。
領隊東方哥。
這是一趟令人回味無窮,三天兩夜的北大武,登山跟吃飯喝酒一樣,人對了,哪怕再來一回都可以,北大武對比雪山跟嘉明湖,感覺三個地方差不多,想要來這兒看大山大景的朋友,提早訓練自己的體能,做好體能評估再上來,雖然山上講團體生活必須互相照顧,不要造成他人的負擔是我對自己的承諾,山上的日子很短,時間過得很快,回頭琢磨「山中無歲月」內含意義,大有領悟與體會。